如何計算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針對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靈活,勞動關系多元化,主要按小時計酬等特點,制定并實施了與之相適應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來保障非全日制勞動者的收入。那么,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如何計算?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如何計算
非全日制用工的用人單位應當按時足額支付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用人單位支付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小時工資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
本條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而2003年5月30日勞動保障部頒發(fā)的《勞動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則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資支付可以按小時、日、周或月為單位結算。勞動合同法縮短了非全日制勞動結算的最長周期,不再允許以月為結算單位。
按照《勞動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并報勞動保障部備案。確定和調整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應當綜合參考以下因素:當?shù)卣C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單位應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費(當?shù)卣C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未包含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因素的,還應考慮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工作穩(wěn)定性、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福利等方面與全日制就業(yè)人員之間的差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測算方法為: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20.92÷8)×(1+單位應當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費比例之和)]×(1+浮動系數(shù))。
在已經出臺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qū),對這一問題的處理辦法至少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將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直接納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或小時最低勞動報酬)之中。大連市于2001年10日規(guī)定:小時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5元。在制定這一標準時,已經將小時工由個人承擔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因素考慮在內,即小時最低工資中包含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二是將最低工資標準和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最低繳費額之和統(tǒng)稱為“最低工資”,而不直接將社會保險費納入最低工資標準之中。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如何計算?本文已經做出詳細的介紹,對于想要從事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工作的勞動者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仔細的了解一下,希望有一定的幫助。
上一篇:公司能否以債權相抵員工的工資
下一篇:享受高溫津貼有哪些條件